出勤管理好簡單

2024 勞基法特休懶人包:特休可以請小時嗎?年假天數怎麼算?沒休完的特休換錢計算公式一次看!

Winnie Lu

February 27, 2024
特休和勞基法中其他的假別不太一樣,不僅不需要檢附任何證明、員工特休期間須支付全薪之外,每年可以休的天數也會依照年資逐漸累加!不過在計算特休天數上,除了曆年制、週年制會有些不同之外,到了年底若員工把沒休完的特休換錢,要怎麼計算才不會違法呢?關於特休的各種眉角小編都幫你整理好了,馬上來看看吧~


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「週年制特休、曆年制特休天數」的計算方式,而不論選擇哪一種制度,特休天數都會按照到職年資逐漸累加,雇主也別忘了按照勞基法特休規定給假哦~

2024 勞基法特休有幾天?

我們先看一下勞基法中給予對於月薪全職員工的特別休假天數:

  1. 工作 6 個月以上,未滿 1 年者,在 6 個月到 1 年間有 3 日特休。
  2. 工作 1 年以上,未滿 2 年者,在 1 到 2 年間有 7 日特休。
  3. 工作 2 年以上,未滿 3 年者,在 2 到 3 年間有 10 日特休。
  4. 工作 3 年以上,未滿 5 年者,在 3 到 5 年間,每年有 14 日特休。
  5. 工作 5 年以上,未滿 10 年者,在 5 到 10 年間,每年有 15 日特休。
  6. 工作 10 年以上者,每 1 年加給 1 日,直到加至 30 日特休為止。

而特休常見的有週年制、曆年制兩種不同計算方式,根據《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24 條》的規範,不管是要使用哪一種,甚至是比較少見的會計年制、學年制...等來計算,只要勞雇雙方取得共識就 OK 囉!

時薪員工、工讀生也有特休嗎?


基本上時薪人員的特休規定與月薪制員工是一樣的,不過雇主也可以依據《雇用部分時間勞工應行注意事項》與員工協議以實際上班時數來「按比例」計算特休天數。

舉個例子來說,一個年資 2 年的時薪員工每週工時 16 個小時,如果勞資雙方沒有特別約定,那麼他的特休會是 10 天;但如果有約定好按比例計算的話,那麼他的特休天數就會是:

10 天 × ( 16 ÷ 40 ) =  4 天。(延伸閱讀:兼職年資和特休怎麼算?要保勞健保嗎?8 個有關部分工時員工的眉角你一定要知道!

週年制、曆年制特休規定有什麼差異?

特休天數計算超簡單!看這張圖就懂
特休天數計算超簡單,看這張圖就懂!(圖 / Swingvy


週年制:以到職日計算特休週期


以員工的角度來說,週年制非常好懂!只要到職時間滿六個月就有 3 天的特休,滿一年就有 7天特休,但是因為每個員工的到職時間不同,如果沒有系統化的特休管理方式,雇主、人資在計算特休時就會變得非常麻煩。

曆年制:以每年 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計算


跟週年制相反,對於沒有使用人資系統、軟體來管理特休的公司來說,使用曆年制來計算特休對雇主、人資相對簡單。不論員工是哪一天到職,都統一用每年的「1月1日至12月31日」來給特休,不過當員工離職時特休天數一個不小心就會少算,也是相對容易產生勞資爭議的制度。

其他計算方式


雖多數公司採週年制或是曆年制,但仍有公司對於「一年」的定義有不同的起始、結束時間。不論公司如何計算,最重要的是勞資雙方在到職日時,需確保雙方擁有相同的共識,避免勞資糾紛。(延伸閱讀:特休天數怎麼算?掌握週年制、曆年制正確特休天數就靠這幾招

特休可以請小時嗎?


這個應該也是蠻多員工常問的問題,在勞基法當中除了產假規定應「給予 56 日」(也就是規定以日為最小單位)之外,特別休假以及各類事、病、喪假…等等假別,最小的請假單位都可以由勞資雙方自由協定,不論是半小時、半日、分鐘…等等作為請假單位都沒問題,公司可以視經營狀況與需求設計相關規範,並且與員工協議就 OK!

(延伸閱讀:生理假有幾天?病假、流產假...等勞基法中休假規範懶人包一次看勞動契約一定要簽嗎?注意這些違法地雷,內附勞動契約範本

特休換錢計算方式跟小眉角們千萬要注意~(攝影師:Karolina Grabowska,連結:Pexels

特休沒休完可以換錢嗎?


如果到年底或離職時特休沒修完的話,根據勞基法第 38 條規定:

勞工的特別休假,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而未休完的天數,雇主應發給工資。但年度終結未休的天數,經勞雇雙方協商,可以遞延至次一年度實施,於次一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仍未休完的特休天數,雇主應該換發成工資。


也就是說特休換錢完全合法合規,雇主也不能夠拒絕哦!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,雇主應在年度終結時才結算這筆費用,千萬不能提前換錢,否則可能會出現員工想排休卻無法休的狀況。依據勞基法規定可以選擇把未修畢的天數換成工資,或是將天數遞延到下一個計算週期。

(一)勞基法特休換錢(未休假代金)規定


根據勞基法施行細則第 24-1 條,雇主要發給勞工的特休折抵金額要以「剩餘特休天數 x 平均日薪」來計算。(延伸閱讀:日薪怎麼算才對?「一日工資」算法比你想像的還重要!

而這裡的平均日薪,是用特休於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(aka 離職)前 1 日的「正常工作時間所得的工資」除以 30 天來計算。

特休換錢之後有給付的期限嗎?


當然!特休年度終結換錢之後要在勞動契約中約定的發薪日當天,或是 30 天內支付給員工。如果是離職的話,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9 條規定,雇主應立即結清工資並給付給員工。

部分工時特休也可以折現嗎?


部分工時員工(無論是工讀生、兼職、打工......等),也都受到勞基法的保障,那麼如果部分工時員工的特休沒有修完,換錢的規則就跟一般正職員工一模一樣哦!

(二)特休假遞延有哪些規則


如果選擇不把特休換錢,要延到隔年再使用的話,根據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24-1 條規定,經勞雇雙方同意遞延的「未休完特休天數」,合併進下一年度的「新特休天數」,當下一年度開始後,勞工如果有請休特別休假時,應該要優先扣除舊年度(遞延特休天數)。

特休遞延也不限次數,勞雇雙方可約定每期遞延 3 個月,到期後再次協商遞延,但最長遞延期限為一年。

沒修完的特休換錢怎麼算?


無論是年底特休沒修完或是員工要離職時,這些天數都可以換錢,不過雇主和人資們要注意,如果公司是使用曆年制,在計算特休天數上就要特別小心!

舉個例子:一位員工 2023 年 7 月 1 日到職,月薪是 60,000 元,那萬一他在 2024 年 9 月 30 日離職,這中間請了 4 天的特休假,以週年制或曆年制計算的話,公司分別要給他多少特休折抵金額呢?

(一)週年制特休換錢計算公式


2024 年 1 月 1 日時這位員工會有 3 天的特休, 2024 年 6 月 30 日後年資即滿 1 年,7 月 1 日開始有 7 天的特休,因此:

在特休全部沒有換成錢的狀況下,當這位員工在 2024 年 9 月 30 日離職,他身上加總起來會有 10 天特休,扣掉請假 4 天,還會剩下 6天,金額就會是:

60,000 元 ÷ 30 天 x 6 天剩餘特休 = 12,000 元。

(二)曆年制特休換錢計算方式


以到職日來按比例計算的話,這位員工會在 2024 年 1 月 1 日新年度獲得 6.5 天特休,原本這 6.5天 期限到 2024 年 12 月 30 日,但他在 2024 年 9 月 30 日離職前已經請了 4 天特休。

所以他剩餘的特休天數是 2.5 天對嗎? 錯!

因為他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後就滿 1 年了,隔天 7 月 1 日開始他就應該要有 7 天的特休假,但因為曆年制計算週期為「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」,所以原本的 7 天特休被依比例拆開! 7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總共 6 個月(也就是 ½ 年)因此他的特休天數就是 7 天x ½  = 3.5 天,另外的 3.5 天會被挪到 2025 年。

但是!!BUT!!

如果這位員工在 2021 年離職,雇主就必須要把挪到 2025 年的那 3.5 天特休還給勞工。所以他的天數就是 2025 年度的 6.5 天加上 2022 年度的 3.5 天,再扣除已經休掉的 4 天,剩下的天數跟週年制一樣依是 6 天。

也就是說如果員工離職,公司就需要回歸週年制去計算員工的特休(延伸閱讀:特休曆年制轉週年制到底怎麼算?這張圖讓你秒懂計算秘訣!)。

如果還是怕算錯,可以使用勞動部的「特別休假日數試算系統」輸入員工的在職時間以及設定一年的計算方式,就可以自動計算出應得的特休天數哦~

特休當天加班的費用與規定


那如果員工已經請了特休假,雇主可以請員工在特休假當天上班嗎?

答案是可以的!依照勞基法第 38 條,只要事先徵得員工同意就沒問題。不過當天的工資就要以「比照國定假日加班費」的方式來計算,對雇主來說其實不太划算。(延伸閱讀:加班費計算懶人包|一張圖讓你秒懂勞基法加班費怎麼算!

未休假代金怕算錯?Swingvy 幫你算!


你還在套超復古的 Excel 公式,一個一個項目拉出員工薪水!?其實,你可以有更現代化、更快速的選擇:Swingvy 是一個專為中小型企業打造的「雲端人資系統」,透過簡單的設計、實用的功能,每人、每月訂閱制的服務,輕鬆幫你提升人資工作效率!

Swingvy出勤系統_排班、排休、請假、上下班打卡、時數結算、算薪水一次搞定

推薦閱讀

出勤管理懶人包都在這

跨國團隊特休法規大整理

我還看不夠

捕捉人資新鮮事

超過 11,000 位 HR 都在訂閱,就是要讓你第一時間收到人資工具懶人包!

No fuss, simply works.

Swingvy 致力提供「新創」與「中小型企業」好看又好用的雲端人資系統,幫助各位利用少少的時間,輕鬆管理員工出勤、薪資與請款!